欢迎访问 反腐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部委信息

涟源:“七举措”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2-06-29 作者:佚名 来源:红星网

  今年来,涟源市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强组织、强队伍、建机制、兴产业、优环境、匡风气、抓治理,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强组织,聚力组织振兴。在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做到支部有特色、书记有特点、党员有特长,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夯实农村党建力量。今年涟源选派了569名“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驻村干部,组织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培训会、应知应会知识测试。结合“五个到户”,认真开展“三亮一诺”活动,真正做到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精准便民服务零距离。

  强队伍,聚力人才振兴。深入实施选调生跟踪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等重点计划,持续推进优秀乡镇年轻干部、村干部定向培养、村干部学历提升(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培训等人才工程。充分利用省市县级人才培育基地,加快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等,切实提升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如桥头河镇举办党员农民夜校,利用晚上群众闲暇时间开展学习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实地指导、入户宣讲,帮助群众了解乡村振兴政策、提升乡村振兴技能。

  建机制,促进乡村治理。制定村规民约和党员“十带头”积分管理模式,规范了社会秩序。开展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设立善行义举榜,弘扬正能量,树立好榜样,让道德约束常在,让榜样力量长存,形成了知荣辱、讲正气、学榜样、不攀比、讲文明、崇科学、敬长辈、爱幼小的社会新风尚,有效推动了乡村有效治理。

  兴产业,聚力产业振兴。突出把村集体经济”消薄攻坚“行动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出台《涟源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年行动计划》,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壮大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创新农业的生产模式,推动产业的融合发展。从各村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全面推广涟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六种模式”,即土地合作型、资源开发型、乡村服务开型、物业经营型、产业带动型、农户合作型。力争实现集体经济“循环造血”、农户增收、企业增效、产业振兴。

  优环境,聚力生态振兴。在人居环境整治上下功夫。开展“党旗在人居环境整治一线高高飘扬”活动,广泛动员全市党员干部深入包联村组,集中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党员带头、干群齐心,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做到环境整治全覆盖、无遗漏、零死角,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以“美丽村庄”“秀美屋场”“五美庭院”为主要载体,以村庄规划为支撑,以点带面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把“秀美屋场”创建作为主要抓手,以宜居宜业为核心,以“生态优、院落美、民风淳”为主题,突出美丽、绿色和特色,着力提升乡村面貌和生活品质。

  匡风气,倡导良好乡风民风。广泛开展涟源先锋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推进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建立一批喜欢、热爱农村生活,尊重农民群众生活习惯,包含文化、卫生、农业技术等各个领域专业人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围绕农民群众新期待,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完善应急志愿服务体系,提升志愿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其在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中发挥更大作用。

  抓治理,深化基层群众自治。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坚持共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并举。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居民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共建互融、协同推进。发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保障任务清单,对群众求助和投诉统一登记、首问负责、分类处置、限时办结。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推广积分制公益银行、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加大对不良风气的治理力度,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原文链接:https://www.hxw.gov.cn/content/2022/06/22/1380862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政务资讯互动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反腐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政府网络举报投诉平台--全国政务资讯互动应用平台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反腐调研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ffdy.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0904号-147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233号

联系电话: 010-57028685 15313344577 监督电话: 1851152689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