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理论研究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时间:2020-09-02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日报

  内容提要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不断丰富我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要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美好憧憬即将全面变成现实。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结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脱贫攻坚总攻动员令。我们要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不断丰富我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引。

  提出“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

  阐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比如,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等等。这些新的目标要求,与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衔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七大战略,特别是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大战略目标。在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我们党到2020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极富远见的重大创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更加明确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大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提出“两步走”战略安排。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今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这一战略安排凸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出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解决好“扶持谁”问题。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道路,后来又多次强调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举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要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只有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找对“穷根”,明确靶向,才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发挥制度优势,凝聚各方力量,解决好“谁来扶”问题。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格局,推动东部地区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推进产业层面合作;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等等。这些举措使“谁来扶”的问题有了“硬核”保证。

  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解决好“怎么扶”问题。扶贫的关键在精准,不能“撒胡椒面”,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就是破解“怎么扶”问题的科学思路。比如,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就是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就是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建立贫困退出机制,解决好“如何退”问题。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这就需要建立达到脱贫标准的退出机制,主要有四点:一是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每年退出多少要心中有数。二是留出缓冲期,摘帽后各方面扶持政策继续执行一段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发生的返贫现象。三是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确保摘帽结果经得起检验。四是实行逐户销号,切实做到脱贫到人。这样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可以使扶贫力量进一步聚焦,能够真正做到不稳定脱贫就不彻底脱钩。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

  当前,我们要在科学评估进展状况的基础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特别是要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我们要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

  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决战决胜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一个14亿人口大国将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这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我们要从这样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用辩证思维来看待困难和挑战,不断增强决战决胜信心,彰显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无畏气概、越是困难越显英雄本色的壮志豪情。

  坚持群众路线,提高决战决胜本领。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走到群众中间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不断增强决战决胜本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到贫困地区去考察,到贫困群众家中聊天,与基层干部座谈,因而对农村贫困状况十分了解,对如何解决贫困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决战决胜之时,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挥制度优势,凝聚决战决胜力量。我国脱贫攻坚能取得决定性成就,离不开制度优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还要继续发挥制度优势,凝聚决战决胜力量。比如,我们要发挥制度优势,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帮助中西部地区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在劳务协作上帮、在消费扶贫上帮。只要继续发挥制度优势,就一定能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石仲泉 作者为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政务资讯互动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反腐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政府网络举报投诉平台--全国政务资讯互动应用平台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反腐调研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ffdy.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0904号-147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233号

联系电话: 010-57028685 15313344577 监督电话: 1851152689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