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有话|沉睡古建重焕光彩
时间:2024-12-24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省监察委员会
近日,北京先农坛庆成宫首次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图为游客在参观庆成宫。
图为游客在庆成宫参观专题展览,领略中国古建筑的前世今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2月21日,北京中轴线上先农坛内的庆成宫首次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历经近30年腾退修缮,这座有着560余年历史的古建院落终于不再沉睡,焕新亮相。
庆成宫原名斋宫,其古建筑群布局恢宏、装饰精美,是先农坛内营造等级最高的皇家建筑群,作为北京中轴线上的一颗明珠,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唤醒沉睡的庆成宫,背后是增进民生福祉与做好文物保护的双赢。过去一段时间,庆成宫长时间被杂乱的民居占据,加之缺乏规范管理,院内环境秩序脏乱,宫墙破损严重,国宝级文物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彰显。
在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的带动下,庆成宫建筑群的腾退和保护取得历史性突破。自2023年以来,文物征收腾退、非文物建筑拆除等任务相继完成,53户居民、1家单位全部交房清退,110处违建被拆除。一度“沉睡”的古建筑群亮出来了。同时,腾退等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设立保底政策,保障民生。百姓得以安居,古建重获新生。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放眼全国,大大小小的文物保护实践也正在进行: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村民自发参与长城保护工作,传承长城文化;浙江省兰溪市诸葛镇诸葛八卦村村民人人争当文保员,守护着村内明、清等时期的300多幢古建筑;燕山脚下,中国国家版本馆开创性地建设洞库以安全永久保藏珍贵版本资源,让很多沉睡千年的珍贵古籍得以保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待,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古建文物,承载深厚历史底蕴,承担重要文化使命,理应被尊重、被珍视。每个暂时沉睡的文物都值得我们静静将其唤醒,让其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重新焕发夺目光彩。
原文链接:http://www.gzdis.gov.cn/xwhc/yw/202412/t20241224_8639046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基层减负要在制度建设上用力
下一篇:清风|明察方可烛私
最新信息
- 2025-04-02村民反映宁夏回族自治...
- 2025-03-26致中共福建省纪律检查...
- 2025-03-26致中共福安市委周祥祺...
- 2025-03-26致中共福建省委周祖翼...
- 2025-03-26致中共福安市纪律检查...
- 2025-03-26致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
- 2025-03-26致宁德市人民政府党帅...
- 2025-03-26致福建省人民政府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