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反腐调研

中共中山市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时间:2024-09-28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根据省委统一部署,2023年4月25日至7月26日,省委第十一巡视组对中山市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情况开展了常规巡视。2023年10月25日,省委巡视组向中山市委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市委履行巡视整改主体责任情况

  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关于巡视整改工作的要求,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切实把落实巡视整改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全面动员部署,层层压实责任,不折不扣抓好各项整改任务落实。

  (一)提高政治站位,落实主体责任。省委巡视组向中山市委反馈巡视意见后,市委迅速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全市巡视整改动员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以及省委关于巡视整改工作的具体要求,研究部署巡视整改工作,坚决把巡视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成立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领办重难点任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牵头负责分管领域巡视整改工作,确保巡视整改各项任务高质高效推进。

  (二)全面对照检查,明确整改任务。市委全面对照省委巡视反馈意见,逐条分析研究、细化整改措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及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逐项明确牵头市领导、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坚持项目化管理、清单式推进、销号制落实,推动巡视整改工作走深走实。召开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市委领导班子深刻对照检查,检视问题、剖析根源,进一步明确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

  (三)强化监督检查,推进整改落地。市委适时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巡视整改阶段性进展情况汇报,研究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加强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的监督,联合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信访局开展实地督导检查,确保整改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努力做到解决一个问题、完善一套制度、堵塞一批漏洞。

  二、巡视整改任务落实情况

  (一)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中山实际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

  1.持续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一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认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及时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大兴调查研究。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聚焦事关中山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重大课题开展深调研优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思路举措,并召开市委十五届六次、七次全会进行全面部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山落地生根。

  2.主动谋划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

  一是统筹谋划中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实践路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抢抓深中通道通车历史性机遇,大力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战略,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探索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成果,不断提升与大湾区城市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服务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努力在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上走在前、作示范。

  二是加快深中一体化融合发展。聚焦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6个方面推进与深圳一体化融合发展,印发行动方案和任务清单,逐项推动工作落实。谋划建设深中经济合作区,联合开展全球招商,推动深中航空港、深中跨市公交与深中通道同步开通,实现633个事项“深中通办”,为大湾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探路。

  三是加快“西接、南联、北融”步伐。与广州、佛山、珠海、江门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广州强化高校等创新资源合作,携手佛山打造万亿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携手珠海、江门加强规划衔接、产业协作、交通对接、生态共建,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四是主动加强与港澳合作。探索“港澳科创+中山制造”、“港澳青年+中山创业”、“港澳人才+中山生活”合作模式,谋划建设香港—中山高质量发展合作区,打造高端科创产业合作基地。与香港理工大学签订正式协议,合作共建技术创新研究院,聚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开展更加深度有效的政产学研协作,推动创新成果孵化产业化。

  3.全力打好“抓项目、建平台”组合拳

  一是大抓招商引资、增资扩产。建立健全全市一盘棋招商机制,广泛开展驻点招商、靶向招商、联合招商。以深中通道开通为契机,举办全球招商大会、面向民营资本挂榜招商等多种类型招商推介活动,明阳集团、康方生物等本土企业坚定扎根中山、增资扩产,中创集团、三花控股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花落中山。

  二是高水平规划建设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岐江新城三大平台。进一步完善翠亨新区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城市设计,全力打造面向未来的一流科技创新区。强化火炬开发区创新发展主引擎的使命定位,加速推进“湾区光谷”“湾区药谷”“湾区智谷”建设,聚集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辐射带动全市各镇街协同发展。高效推进岐江新城开发建设,推动岐江新城于2024年初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优化“指挥办+公司”管理运作模式,着力打造中山城市新客厅。

  (二)关于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方面

  1.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署打造以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4大产业为引领的中山十大现代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二是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出台中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投入50亿元支持家电、灯饰、五金、服装、家具等制造业“数转智改”,强力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功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三是大力营造“无创新、不中山”社会氛围。出台《中山市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评选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30强,鼓励企业对标先进创新发展。加大投入支持中山中科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四是加快培育壮大现代企业体系。坚持抓大育小,“一企一策”培育千亿级百亿级企业,并出台《中山市推动中小微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精心支持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坚持市镇联动,支持重点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企业体系。

  2.大力探索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

  一是坚定不移打赢打好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攻坚战。坚持把“工改”作为中山“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一子、胜负手,出台涵盖7大类86项“工改”政策的“3+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园升级改造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着眼于降低工业成本、连片改造、鼓励私人自改等,积极探索“单一主体归宗+连片奖励”、“挂账收储+异地代建”等“工改”新模式新路径,已完成低效工业用地拆除整理超4万亩,为中山制造业当家、高质量发展腾出广阔空间,并为广东省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标准的研制贡献了中山智慧。

  二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在新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跨镇街规划建设十大万亩级现代主题产业园,积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着力破解产业用地和耕地“双零碎”问题。

  3.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全面学习深圳营商环境改革经验,开展营商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让各类市场主体安心、放心经营发展。用好“书记市长直通车”、“中山企业家日”等工作机制,推动市镇领导班子挂点联系规上企业全覆盖、镇街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全覆盖。持续深化信用体系建设,中山在2024年第2期全国地级市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中排第1。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加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加大法律服务保障力度,以高质量法治建设推动形成一流营商环境。

  二是推动项目审批提速。健全项目落地工作机制,推动项目集中审批、并联审批,打通堵点、卡点,坚决打造大湾区审批效率、项目落地最快的城市之一,推动“落地即动工”成为中山新常态。

  三是深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完善市镇事权调整机制,按照“转得出、接得住、管得好”原则,深化扩权强镇和强镇扩权改革,向“两区一镇”(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小榄镇)试点下放市县级事权及管理权限,全力激发镇街发展活力,更好动员政企同心拼经济。

  4.深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抢抓深中通道通车历史性机遇,以构建一体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强化跨珠江口“海陆空铁”全方位交通融合。加快中山港新客运码头建成运营,推动中山水陆交通快速连接珠江口东岸,实现20分钟直达深圳,50分钟通达香港。大力推进“四纵五横”高速路网和“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建设,着力打破“瓶颈路”,推动全市各镇街快速通达深中通道。谋划布局跨珠江口低空飞行交通模式,联合深圳推动开通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航线,深圳至中山的跨城配送服务实现4小时送达。超常规推进南中城际中山段全面动工,提前完成深南中城际全线预可研阶段性成果,稳步推进广中珠澳高铁、中珠城际、佛山地铁11号线南延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5.加快建设岭南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中山

  一是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出台强镇兴村富民“13388”行动方案,提出“经济强、城乡美、社会治、奋力实现城乡协调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绘就中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强镇兴村富民新画卷。出台《关于强化市级统筹高位高效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做细做实“市统筹、镇主战、村落实”工作机制,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部署更好更快落地见效。聚焦“经济强”,推广强村公司模式,加快农文旅深度融合,大力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聚焦“城乡美”,强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百日攻坚,打造美丽庭院、美丽家风、美丽田园、美丽经济,动员群众“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美”,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城乡面貌。聚焦“社会治”,持续深化“1+6+N”工作体系建设,成功创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合格地市,大力推进市、镇综治网格中心实体化运作,推动社会和谐善治。

  二是深入实施绿美中山生态建设。实施绿美中山“七大提升行动”,广泛开展植绿护绿,精准提升森林质量,2023年至今完成森林抚育超3.6万亩、种植绿化苗木超78万株。高标准建设好中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营造便捷、舒适、优美的公共绿色活动空间。

  三是大力发展文旅消费产业。谋划打造“一镇一美食街”,规划建设环五桂山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推动孙中山故里旅游区提质升级,加快香山古城、孙文西路步行街片区活化改造,完善乡村酒店、民宿、高端酒店等综合配套,系统提升文旅消费供给,精心打造“中山服务”品牌,切实把深中通道带来的“超级流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增量。

  四是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坚持就业优先导向,持续推广“妈妈岗”灵活就业模式,有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大公办学校新建、改扩建力度,完成学校房屋质量安全检测,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推进集团化办学,加快建设“五育”并举高质量教育体系,有效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健康医疗服务质量,抢抓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机遇建设中医药强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区域中心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6.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一是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健全完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闭环管理机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深入推进媒体融合改革,加快推进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初步实现“报、播、视、网、微、端、屏、刊”全媒体融合,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切实守好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二是守牢耕地红线、粮食安全防线。出台《中山市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方案》,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进一步压实党委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加快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强化高标准农田管理,确保“良田粮用”。

  三是深入推进平安中山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行市、镇两级领导干部“双包双挂”和接访下访群众制度,构建网格化信访矛盾化解机制,常态化解决信访积案,在2023年全省信访工作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坚持重点治理,统筹全市出租屋管理,制定出租屋安全管理标准规范,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和镇街职责,构建“党委统筹、政府主导、部门主责、镇街主体、社会参与”的格局,有效破解出租屋管理难题。坚持底线思维,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全面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在全省2023年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消防工作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三)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方面

  1.严格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一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出台《中共中山市委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压紧压实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及“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召开市委全会、市委常委会会议、市纪委全会,对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进行部署安排。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二是加大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压力传导力度。出台《中共中山市委关于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社会氛围的意见》等制度文件,督促指导各级党委(党组)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向发生违纪违法案件的镇街、单位提出纪检监察建议,推动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分批组织全市新录用公职人员和新提任副科级干部参加党风廉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大力建设廉洁文化,举办和组织参观风清气正干事创业展,加强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案为鉴、反躬自省、崇德向善、崇俭尚廉。

  2.强化纪委监委监督责任

  扎实开展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严字当头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不断提高监督执纪执法能力。做深做实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同,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统筹衔接具体措施,充分凝聚监督工作合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面起底存量线索,精准研判、高效处置问题线索,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宽严相济处理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相统一。

  3.加强重点领域监督管理

  一是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强化市委主体责任、市纪委监委监督责任和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同向发力,严查严惩群众身边“蝇贪蚁腐”,把查办案件与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通过打出案件查办、巡察立行立改、制度机制建设等组合拳,推动一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二是加强财政资金支出监管。完善专项债券项目管理、科技扶持专项资金申报审核查重等机制,优化项目评审相关流程制度规范,制定出台科研经费使用负面清单,有效降低套取、挪用资金风险。

  三是加强政府投资工程监管。规范和完善工程投资控制措施,加强事前绩效评审结果应用,切实从源头上把好投资控制关。压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严厉查处违法转分包行为,确保政府投资工程建设廉洁高效。

  四是加强环保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加强生态环保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执法片区划分机制,加强对镇街生态环境执法的监督指导,开展生态环境执法评价,定期通报生态环境执法事项监管情况,推动环保系统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五是加强医疗领域廉政风险防控。部署开展医疗系统专项巡察和全市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深挖细查医药行业违法违纪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出台《中山市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行党委(党总支)书记、院长分设,加强卫生健康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六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推动农村集体“三资”和财务监管一体化平台升级改造,打造“市级一管到底”的农村集体“三资”和财务监管共治模式,既有效提升资产交易效益,又有效预防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廉洁风险。

  七是规范学校食堂、校服管理。充分运用教育专项巡察成果,开展校园采购领域专项整治,推动建立健全学校食堂、校服管理制度,加强对学校食材采购监管,组建校服评审专家库,增强家长、学生对校服选用的参与度和表决权,有效防范学校食堂、校服采购廉政风险。

  八是加强国资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开展“靠企吃企”专项整治,严查土地物业出租等方面存在的腐败问题。督促各市属国有企业修订完善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加强资金、资产管理,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4.坚持不懈纠“四风”树新风

  一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常态化开展党员干部酒驾醉驾及其背后“四风”问题监督整治,部署对违规收送礼品、违规接受宴请等易发高发问题进行明察暗访,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不断强化震慑,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决策部署,围绕加重基层负担的顽瘴痼疾开展整改整治,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上。

  二是提升党员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精气神。部署转作风攻坚战,开展市管领导班子和市管干部担当作为情况大调研,坚决整治“躺平式”、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组织市镇村干部到深圳学习培训,推动机关干部到镇街“工改”、治水一线锤炼作风、增强本领,不断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本领。

  三是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体系,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开展借培训之名变相公款旅游等问题专项整治,督促各单位自查自纠,完善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动态监控“三公”经费使用情况,推动“三公”经费规范使用。

  5.坚决抓好上轮巡视反馈的水污染防治问题整改

  一是构建全市“一盘棋”治水体系。建立市镇一体共担主体责任机制,形成“指挥部—治水办—流域专班”三级工作架构,推动市四套班子领导分流域、分片区挂点包干河涌,实施治水“大兵团作战”。市委、市政府定期研究解决治水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市人大、市政协将治水作为履职监督的重要内容,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二是坚持科学治水、源头治水、系统治水、流域治水。持续优化水污染治理方案,“一河一策”精准治理,实施中心组团暗涵整治三年行动,加快全市“排水厂网一体化”,协同推进截污、纳管、建厂、流域水系连通工程,扎实开展冬修水利和水塘河道清淤,提高水体流动性及河道行洪排涝能力,不断提升治水效能。

  三是坚持从严监管打造廉洁治水工程。健全治水全过程监督体系,将水污染治理纳入每轮巡察监督重点,推动治水工程审计常态化制度化,畅通群众参与治水渠道,高质量办好治水民心工程。

  (四)关于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方面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严格执行党章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出台《关于加强市委常委会自身建设的意见》,不断提高市委常委会领导水平。全面贯彻民主集中制,制定市委常委会“三重一大”事项清单,健全议事决策机制,规范议事决策程序,不断提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

  2.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完善“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作机制,召开专项会议研究部署人才工作,打好“政策+产业+载体+院校+生态”人才工作组合拳,加快把中山建设成为人才向往之城。持续办好“3·28”中山人才节和“雁南归”百名海归博士中山行活动,面向全球发布“招贤令”,依托优势产业和科创平台聚集人才,人才吸引力、集聚力不断增强。完善中山国际人才港服务体系,实行企业领域人才“双特聘”制度,设立人才双创基金,大力保护知识产权激励人才创新。建成中山市人才公园,建设中山国际人才岛,营造事业吸引人才、生活留住人才、尊重温暖人才的社会氛围。

  3.严格执行选人用人政策规定和干部管理监督制度

  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落实民主推荐、考察、任前公示等环节要求,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坚决落实“凡提四必”要求,不断提升选人用人工作质量。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落实日常谈心谈话制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批评教育,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出台因私出国(境)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不断增强干部监督管理质效。

  4.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印发《中山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深入实施村(社区)提质争先示范引领、“头雁”激励、人才选育三大工程,持续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选派博(硕)士人才和退役军人充实村(社区)干部队伍,着力建强村(社区)班子力量。推动市领导带头挂点攻坚、大力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组织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党支部与村(社区)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落实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指导标准,编印《中山支部生活》,举办村(社区)书记和“两委”干部、两新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不断提升基层党建规范化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经过集中整改,中山市巡视整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接下来,市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巡视整改工作的部署要求,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不断巩固拓展巡视整改成果,以巡视整改工作成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进一步凝心铸魂筑牢根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引导全市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二是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持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聚焦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是进一步强化巡视整改与成果运用。坚持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持续推进巡视整改工作,对已完成的整改任务,适时开展监督检查,防止反弹回潮;对取得阶段性成果并持续推进的整改任务,加强跟踪督办,推动整改到位。把建章立制贯穿到整改全过程,不断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真正把整改成果固化下来、坚持下去。

  四是进一步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策部署,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抢抓深中通道通车历史性机遇,以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绿美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推出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奋力开创中山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公开期限:2024年9月26日至10月25日。联系电话:0760-88228757;邮政信箱:广东省中山市A002号邮政信箱,邮政编码528400;电子邮箱:shiweiduchashi119@163.com。

  中共中山市委

  2024年9月26日

  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gdjct.gd.gov.cn/xunshizgls/content/post_20203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政务资讯互动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反腐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政府网络举报投诉平台--全国政务资讯互动应用平台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反腐调研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ffdy.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0904号-147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233号

联系电话: 010-57028685 15313344577 监督电话: 1851152689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