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时间:2024-09-28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根据省委统一部署,2023年4月25日至7月31日,省委第十三巡视组对广州市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情况开展了常规巡视。2023年10月31日,省委巡视组向广州市委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市委履行巡视整改主体责任情况
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坚决扛起巡视整改主体责任,持续推动巡视整改落地见效。
(一)强化理论武装,牢牢把握巡视整改政治方向。及时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全市巡视整改工作动员部署会议等,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通起来,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通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巡视整改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二)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巡视整改政治责任。第一时间成立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市委落实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领导。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坚决扛起巡视整改第一责任人责任,对巡视整改负总责,带头领办重点难点问题。其他市领导落实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领域整改任务落实,以上率下带动各级各部门扛起整改政治责任。各区各部门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整改工作体系。
(三)突出问题导向,扎实推动巡视整改见行见效。对照省委巡视反馈意见,制定巡视整改工作方案,形成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整改措施、责任单位、整改要求、完成时限,挂图作战、对账销号,以最坚决态度、最严格要求、最有力举措、最扎实作风,全力推进整改工作落地落实。派出督导组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到各责任单位实地检查,督促各级各单位全力抓好整改落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四)坚持标本兼治,持续推动巡视整改走深走实。市委领导班子认真开好省委巡视整改暨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进一步增强整改内生动力,带领全市上下持续做好巡视整改工作,改出干事创业精气神,改出事业发展新局面。坚持立行立改与长治长效相结合,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整改,用制度机制保障整改,制定实施一批法规制度,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持续推动各项长期整改任务落实。
二、巡视整改任务落实情况
(一)关于深入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方面
1.坚持规划引领发展,持续深化城市功能谋篇布局。一是从战略全局中把握城市规划定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使命任务,准确把握国家战略要求,坚持把广州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中,放在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中,放在省委、省政府“再造一个新广东”的部署中思考谋划,高水平编制实施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提出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引领型国家中心城市、开放型大湾区核心引擎、高能级省会城市的发展定位,立足高质量“南拓”“东进”和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加快构建“三脉”“三轴”“三核”战略空间格局,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二是从规划体系上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国务院批复同意《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组织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定期体检评估,加强产业规划编制统筹,加快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东部中心等平台,对城市发展战略空间格局、经济纵深进行再优化再提升,着力重构基础设施新优势、重构产业发展新优势、重构科教人才新优势,打造有温度、有气象、有格局的山水都市、文化名城。三是从执行落实上提升规划管理水平。印发实施《广州市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5年)》《广州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配套制定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工作方案,推动产业规划落地落实,加快建设外围综合新城,引领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和人口有序疏解。
2.坚持以长远视野加强土地经营,更好实现集约高效开发利用。一是着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深入推进国家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全面加强产业用地、居住用地供应管理。出台全国首部城中村改造条例,制定出台城中村改造系列政策措施,编制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城市更新项目土地出让模式,推动城市空间重塑。二是持续加大产业用地有效供应。印发实施《广州市2024年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广州市优化空间载体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广州市工业用地使用权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和弹性年期出让实施办法》等,加大产业用地供应和产业保障房筹建力度,拓展企业用地空间。
3.加快产业优化培育,持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出台实施《广州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新型工业化大会(链长制会议),研究部署工业投资、招商引资等工作,出台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文件,加快改造传统产业,推进“四化”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快培育新产业新动能。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氢能及新型储能、新材料、低空、北斗、商业航天、医疗器械等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三是培育国际商贸中心新活力。积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优质商业提档升级,出台鼓励发展首店首发经济若干措施,大力推动传统商贸转型升级。四是着力增强产业韧性。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持续优化完善产业链培育方式,推动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一步集聚发展,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五是拓宽产业招商路径。加强统筹引导,推动精准招商,优化环境招商,强化目标招商,促进“以投带引”。
4.树牢财政风险底线思维,有力有效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一是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出台关于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支撑新时代广州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深化税源培植巩固联动机制,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支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激发创新发展动能,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和执行监督。全面启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盘活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保持财政平稳健康运行。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8%,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制造业、服务业支出同比分别增长20.7%和51.8%。二是积极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持续实施债务风险监测管控,从严审核把关新出政策、新上项目,专项督导全面排查风险点,组织各区做好债务风险防范。
5.支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更好发挥服务高质量发展骨干作用。一是推动国企当好高质量发展表率。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提升行动,加大工业投资力度,优化国资产业结构布局,促进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指导督促各企业加强主业管理,积极参与南沙开发开放、“百千万工程”、城中村改造等重点工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二是推动提高国企经营效益。制定推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以及推进新型工业化等工作措施,推动国资国企加快构建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增强价值创造能力。三是持续加强国资监管。印发《广州市国资委监管企业主业管理办法(试行)》,指导和督促各企业加强主业管理,严控非主业投资。全面开展市属国资境外企业清理规范,形成国资国企全领域全链条工作管理闭环。加强风险监控和化解处置,推动国有经济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持续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6.加强高质量发展组织保障,持续拓展提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视野和锐气。一是调整优化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严格规范、精简和优化临时机构,强化临时机构议事协调职能,市级议事协调机构大幅精简。二是强化视野担当。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制定实施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以及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当好排头兵的意见,建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工作责任清单、当前重点改革清单、跟进落实清单、重点调研清单,大力实施“一区两品牌”“一专项两亮点”改革行动,推出更多创造型、引领型、集成型改革。三是增强改革锐气。印发实施广州市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的决定,研究制定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在推动广州“二次创业”中担当作为的具体举措,引导干部保持改革锐气,提高改革本领,不断在改革中破局开路、克难前行。
(二)关于加大开放创新力度,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方面
7.持续深化交流合作与对外开放,更好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引领作用。一是持续加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印发实施《广州市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增强核心引擎功能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统筹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加快推进白云机场高铁接入预留工程和各铁路、港口枢纽间便捷连通工程,广汕高铁、广州白云站开通运营,加快推进与周边地市衔接通道和市内断头路瓶颈路段项目建设。二是加快协同港澳规则衔接。规范引导赴港澳发行绿色债券,建立绿色债券季度统计和风险监测机制。积极探索争取穗港、穗澳导游及领队等56项职业资格互认。推动中心城区按计划开办港澳子弟班,成功在南沙区落地穗澳部分职业“一试多证”试点考试,深化与港澳在人文、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三是增强国际城际合作。立足稳外贸外资,出台进一步推动外贸稳大盘促发展若干措施、外资高质量发展20条、优化外商投资环境12条等政策举措,深化对外开放,强化城际合作,面向全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更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8.加大科技研发转化力度,不断激发创新动力。一是加强研发投入。明确提高研发投入目标,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夯实高校院所研发投入基本盘,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规范各类创新主体研发活动,2023年广州在科研城市全球排名跃升至第八。二是加大成果转化力度。突出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分层分类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出台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体系,强化企业作为成果转化主体地位,构建市场为导向、需求为牵引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完善从技术到样品到产品再到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推动科技创新实现新跃升。三是加大科技企业培育力度。出台《广州市壮大科技创新主体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组织开展“进阶小巨人”培育活动。目前,我市共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8家,有效期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84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8686家。
9.增强资本要素配置动能,更好发挥金融“活水”作用。一是全力优化金融服务科技政策环境。以市委金融委成立为新起点,印发实施《广州市关于巩固提升“领头羊”品牌推进企业上市培育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大力引进风投创投和天使投资机构,全力做好做强金融“五篇大文章”。二是全力提升金融市场活跃度。聚焦金融强市建设目标,出台金融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全力增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加大风投创投政策支持力度,设立市级天使投资基金,建设广州资本市场融资对接平台,持续支持科技创新发展。
10.加大人才政策落实力度,充分释放社会创造潜能。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深入推进人才高地建设,探索粤港澳人才协同发展促进机制,完善“穗岁平安”人才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大力实施“广聚英才”人才工程,加速推动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支撑作用更加明显。2023年,广州地区新增“两院”院士6人,城市外籍人才吸引力指数跻身全国前三。二是加大青年人才保障力度。完善人才安居体系,健全住房保障相关政策,加大房源筹集力度,目前共为各类人才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含人才公寓)2.36万套(间)。三是加快培育高技能人才。开展“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目前我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146.6万人。
11.持续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是全力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实施“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率先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迭代升级营商环境改革。二是全力落实助企援企政策。强化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普惠金融的支持作用,做好各区奖补资金梳理、跟踪和督促,惠及小微市场主体超22万户。三是全力做好广交会服务保障。统筹做好广交会停车和运输服务保障,加强广交会期间酒店价格监管,强化广交会展位管理,全力提升境外采购商满意度,广交会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作用进一步彰显。
(三)关于落实南沙方案主体责任,高水平谋划实施南沙平台建设方面
12.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南沙平台建设。一是高位谋划部署。市委认真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把南沙重大平台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印发实施《南沙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加快编制《南沙总体发展规划(2023-2035年)》《广州市南沙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集中资源力量一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推介和产业导入,推动南沙开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二是科学谋划平台发展空间。强化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三个先行启动区建设统筹谋划,深化先行启动区规划研究,加快先行启动区产业导入。三是加快推动临港经济发展。开展广州临港经济区相关研究,加快重大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优化临港产业布局,巩固提升优势航运物流业,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四是加强产业发展指导。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大湾区谋划南沙产业发展,一体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巩固提升汽车制造、装备制造两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型储能、海洋经济、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产业动能接续和优势再造。
13.科学部署、全力落实平台建设任务。一是合理设置重点任务。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关于推动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若干措施》,科学编制实施年度工作计划并抓好落实,进一步明确工作路线图、任务书、优先序。二是加大年度重点事项跟进力度。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强化南沙重大平台建设的法治保障。顺利完成重点工作任务年度目标,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正式启动,推动南沙开放取得新突破。
14.强力推动、全面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是强化南沙对外开放门户功能。建立专班研究借鉴海南自贸港、上海临港新片区等经验,对标国际自贸港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出台《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为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持续优化开放合作环境。二是加强指导港澳青创平台建设。印发实施《广州南沙打造“大湾区青年活力之城”行动计划(2024-2026年)》《广州南沙新区关于打造港澳创业就业试验区的工作方案》《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优势作用支持港澳青年来穗发展行动计划》,吸引一大批港澳青年到南沙实习。三是有力督促改革创新。深入推动制度型开放,印发南沙区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做好改革工作统筹谋划,打造改革创新品牌,新增113项改革创新成果,11项经验做法入选广东自贸区第八批改革创新经验,自贸区制度创新指数排名全国前列。四是加速推进周边互联互通。多措并举缩短南沙区与中心城区、周边地市的通行时间,加快推进狮子洋通道建设进度,加快构建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
15.健全机制、加强领导推进南沙开发建设。优化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成立省南沙工委、省南沙办,建立省市区三级联动、扁平化运作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南沙开发开放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充分发挥明珠湾管理局、产业园管理局等法定机构作用,优化调整内设机构,创新业务模式,进一步提升运行效率。
(四)关于增进民生福祉,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人居环境方面
16.整体优化提升教育医疗水平。一是着力破解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失衡问题。连续两年把增加基础教育学位列入十件民生实事,积极增加普通高中招生计划,2024年较2023年净增10107个学位。推进集团化办学,市属基础教育集团已实现11个区全覆盖。实施基础教育强基提质“2+2+1”帮扶行动,提升教育质量。二是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印发实施《广州市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广州市技工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工作实施方案》,建成广州科技教育城,推进12所职业院校全面入驻。在全省率先建立中职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已立项建设2个市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目前职业学校专业对接了市20条重点产业链。三是加大对特殊群体教育投入。下拨编制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向各区下达特殊教育工作经费补助3260万元,新增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2所。四是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分布。召开全市卫生健康大会谋划部署卫生健康工作重点任务,制定《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引导高水平医院到外围城区设置分院区或扩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广州富力医院先后正式运营。
17.深化交通管理短板综合治理。一是着力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研究制定《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出台《广州市网约配送行业公约》,对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严格把关,优化完善非机动车道建设,加大违法行为处置力度,努力让城市交通更有序。二是全力破解交通拥堵不畅。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和利用力度,将非广州市籍小客车通行管理措施由“开四停四”调整为“高峰限行”,持续开展交通拥堵难题专项整治,加大次支路建设力度,努力让群众出行更便利。
18.持续深化人居环境建设。一是把人居环境改善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整治城中村人居环境,建立健全城中村环境综合治理机制,深化平安建设和安全隐患治理,整治提升经验做法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充分肯定,空气PM2.5平均浓度保持国家中心城市最优,河湖长制考核全省第一。二是全力化解老旧城区消防风险。组织老旧小区和城中村开展涉电安全隐患排查、线路老化整治、加强微型消防站建设等,排查整改老旧小区和城中村用电安全、电线电路老化等隐患2028处,在全市272个城中村建设微型消防站422个。三是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计划,推动城市枢纽地区、重要交通沿线、重点生态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完善排水设施,深化城市内涝治理,持续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和生态环境质量。四是持续加强违法建设治理。加快推进《广州市违法建设查处条例》修订工作,加大违法建设案件整改力度。
19.多措并举加强保障性住房及适老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组建成立广州安居集团,加快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2023年新开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65万套、发放租赁补贴1.84万户。推动颐康中心标准化建设运营,10家引领性颐康中心已完成专家评审,实现全市颐康中心(站)村(居)全覆盖,养老兜底保障、普惠型养老服务等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20.持续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一是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八大行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召开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赓续传承城市千年文脉,持续擦亮四大文化品牌,成功创建国家文化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岭南文化中心区建设成效显著。二是积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20个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重大文旅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建成运营广州美术馆新馆、文化馆新馆、粤剧院新址、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等地标,人文湾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三是加强文艺精品创作。2023年通过备案电影73部、发行影片23部,数量超历年水平。巡视以来4部作品获国家级奖项,40余部作品获省级奖项,文化产业增加值稳步增长,市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充实。
(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方面
21.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是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召开十二届市纪委四次全会,对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具体安排,从严从实管好各级领导班子和“关键少数”,推动每条战线、每个环节的自我革命抓具体、抓深入。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完善述责述廉工作机制,推动以案为鉴、以案促治,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二是强化对国企的监督管理。加大国资领域反腐力度,增强国企纪检监察力量,督促指导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以有力监督推动国企把全面从严治党同企业发展、企业治理有机融合,护航国企高质量发展。三是严管领导班子和“关键少数”。制定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责任清单,建立并落实市管党组织“一把手”全覆盖监督提醒谈话机制,牢牢抓住“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四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制度机制,健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2.持续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一是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纪律教育,深入自查自纠,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二是持续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健全从严管理监督机制,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常态化检视突出问题,常态化清除害群之马,扎牢严管厚爱的制度笼子。三是紧扣职责定位深化能力建设。分层分级开展全员培训,全面加强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训练,推动提升监督执纪执法专业化能力。加强对专项监督工作的统筹谋划,针对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聚力发力,对影响广州现代化建设的歪风邪气、顽瘴痼疾勇于亮剑,以可感可触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23.持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一是突出监督重点。坚持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加强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况监督。深化政治巡察,部署开展3轮市委常规巡察,围绕城中村改造、优化营商环境、工程招投标开展专项巡察,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大执纪办案力度。强化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监督执纪,完善“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严肃查处增城区委原书记张火青、市交通运输局原党组书记陈小钢等案件,坚决查处市政府原副秘书长张建华、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原副局长鲍伦军等损害营商环境的“毒瘤”,广州银行原党委书记姚建军、市公交集团原党委书记陈万雄等靠企吃企的“蛀虫”,天河区委政法委原书记刘武鹏等政法领域害群之马。三是强化对粤港澳大湾区及南沙平台建设的有效精准监督。制定并严格执行以高质量审查调查保障南沙方案落地落实的十二项措施,推动党员干部真抓实干,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24.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市委在铲除腐败问题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持续强化金融、国企、基建工程、城市更新、医药等重点领域腐败治理,大力开展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肃查处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完善对重点行贿人的联合惩戒机制,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有效办法,惩治震慑作用进一步彰显。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严肃查处“蝇贪蚁腐”,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25.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一是大兴调查研究。切实加强调查研究,推动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践行“四下基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牢牢植根人民、不断造福人民。二是坚决整治“文山会海”。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健全为基层减负工作机制若干措施,研究制定整治“文山会海”的举措,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三是谋深谋实重大改革举措。对我市“一区两品牌”“一专项小组两亮点”改革创新项目开展专项督察,研究制定“全面深化改革”考评实施细则,压实改革责任。加强改革评估,系统评估2021年调整由镇街实施的506项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收回90项不适宜由镇街实施的事项。四是严实工作作风。全面摸清村镇工业集聚区底数,完善政策文件,加强现场督导,促进村级工业园高质量发展。
(六)关于队伍建设和党建工作方面
26.全面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召开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统筹部署干部队伍建设,在全市开展干部工作深调研,严格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选优配强党政正职,加强专业干部配备,建好建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突出抓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学习培训,持续打造“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学习大讲坛培训品牌,开展专题培训讲座32期,培训71.4万人次,推动干部在实训实干实践中增胆识长才干。深入实施“羊城薪火工程”,开展年轻干部“七个一批”培养工作,锻炼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
27.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坚持以鲜明导向引领担当、以科学考核强化担当、以容错纠错激励担当,推动及时奖励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全面准确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加强容错纠错案例指引和追责问责工作指导,制定政商交往行为指引,更好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8.全力提升干部监督实效。下大力气整治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等突出问题,加强对离岗离职党员干部的监督约束,强化对党员干部的全方位、全周期管理。对市管国有企业开展选人用人情况摸排,对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督促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切实防范选人用人不正之风。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不断巩固深化巡视整改成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坚定不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持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严格执行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制度机制,提高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能力,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持续强化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坚定不移把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把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持续打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聚焦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强基工程,持续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三)坚定不移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以巡视整改实效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市委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定期研究调度巡视整改进展,推动各级党组织持续抓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确保巡视反馈问题清零见底。强化监督问责,将巡视整改情况纳入市委巡察和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对整改责任不落实、整改不力、敷衍整改的严肃追责问责,对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强化巡视成果综合运用,在前期整改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拓展整改成果,把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促进改革、完善制度贯通起来,不断提高巡视整改工作成效。
(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广州改革开放事业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厚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落细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及市委“1312”思路举措,扎实推动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确定的各项改革举措精准落地、取得实效,以“二次创业、勇立潮头”的精气神,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奋力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天地,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广州贡献。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公开期限:2024年9月26日至10月25日。联系电话:020-83103799;邮政信箱:广州市越秀区法政路30号2号楼503室,邮政编码510045;电子邮箱:swxszgb@gz.gov.cn。
中共广州市委
2024年9月26日
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gdjct.gd.gov.cn/xunshizgls/content/post_20204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4-11-28检察日报:登门问计 ...
- 2024-11-28统筹发展与安全 依法...
- 2024-11-28强管理 促发展 完整...
- 2024-11-28切勿贪“财”与“色”...
- 2024-11-28媒体关注 · 云南日...
- 2024-11-28开班啦!快来get检...
- 2024-11-28北疆检察护民生丨锡林...
- 2024-11-28全面部署新时代刑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