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司法前沿

江门:出台人才强市“新30条”,人才工作经验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时间:2024-08-22 作者:佚名 来源: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

  近日,江门出台新一轮人才政策——人才强市“新30条”,通过立足自主培养、强化产才融合、聚焦青年人才、提升人才服务,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人才强市工作。

  当前,侨乡正奋力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求贤若渴,更加需要新的政策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发展环境。由此观之,人才强市“新30条”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侨乡全力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的坚定决心。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去年以来,江门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6+3”工作安排,深入实施“人才倍增工程”,10名科研人员入选斯坦福大学第六版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95万人,人才工作经验入选2023年(第六届)全国人才工作优秀案例。

  开放、包容,是中国侨都的城市品质,也塑造了侨乡海纳百川、引才用智的精神气质。可以看到,江门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引才聚才,打造一流人才的汇聚之地、成长之地和成就之地;不难预见,这方创新创业热土,必将汇聚八方贤士,绘就高质量发展的非凡蓝图。

  

  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地。通讯员供图

  产业突围背后的人才支撑

  日前召开的江门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传出好消息:江门在2023年完成工业投资超1000亿元,成为全省第6个工业投资过千亿地市。

  勇当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这是江门迈入湾区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人才兴,产业强。从人才视角观察,一个区域工业投资快速增长的背后,往往也意味着人才结构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既体现在“量”的维度,更体现在“质”的维度——

  从政策层面看,去年以来江门紧扣制造业当家、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出台激励企业高管骨干人才若干措施,推动各县(市、区)新出台7项人才政策,23个镇(街)出台精准化精细化专项人才政策,逐步建立起市、县、镇三级联动的人才政策体系。

  从平台层面看,去年新增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11家,出台市重点实验室认定管理办法,累计认定32家市重点实验室;江门双碳实验室累计引进全职和双聘高层次人才80余名,获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1项,带动隆基绿能、中创新航等投资超百亿元“双碳”项目落户产业园,获批建设“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

  从企业层面看,去年江门高企存量超2800家;组建3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认定152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新增28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共推动384家工业企业实现“小升规”,4家企业入选省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39家企业入选广东制造业500强……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可以说,在全国各地重仓制造业的当下,江门要成功突围,优秀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至关重要。换言之,只有为人才搭建施展抱负、大显身手的舞台,才能让高端人才的智慧活力充分涌流,才能让识才、爱才、用才、容才的氛围充盈社会。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书写时代。面对不断提升的人才需求和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江门人才强市“新30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一系列举措——

  要强化产才融合,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产业人才;优化升级高层次人才扶持政策,大力开展柔性引才,重点聚焦产业发展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对新投资或新引进的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高管、骨干人才按照薪酬给予奖励,进一步建立起以实际贡献为导向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制造业当家引才聚才,加大高技能人才、产业工程师扶持力度,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拼发展的内核是拼人才,在产业领域更是如此。我们相信,随着江门“产业+人才”良性互动步入正轨,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将在侨乡大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被更多港澳人才“看见”

  南海之滨,珠江两岸,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

  近年来,随着港澳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越来越多港澳青年将创业、就业的目光投向大湾区城市群。

  招揽人才,大湾区各个城市各有各的“板斧”。侨乡如何被更多港澳优秀人才“看见”,是江门人才工作的“题中之义”。

  跳出江门看江门——侨,一直是刻在这座城市骨子里的基因,也是这座城市向前发展最为独特的资源优势所在。可以说,江门与香港、澳门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每5名香港人、每3名澳门人中均有1名是五邑籍乡亲。

  如此丰富的侨务资源,无疑为江门人才工作写好“侨文章”增加了更多底气。实际上,江门招揽人才的做法也颇具“侨”味:

  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地被确定为省级“粤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认定首批5家江门“侨梦苑”港澳台侨创新创业基地;

  完善“一园多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累计引进港澳项目164个,辐射带动7500多名港澳青年就业创业……

  一个个优质平台的背后,江门的用意不言而喻:侨乡要树立城市人才品牌。更重要的是,此举还向广大港澳青年释放了强烈的礼才信号:舞台铺就,只待人才绽放光芒。

  当然,除了平台,引才网络和渠道的搭建同样重要。着眼于此,江门去年成功举办了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同时,构建全球引才引智网络,常态化联系“留联会”“同乡会”等200多个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组建成立27个境外五邑青年社团、24个境外国际经贸代表机构,与香港澳门社会团体共建2家港澳青年(江门)创新创业服务站,建立与海外侨胞之间的稳定联络机制。

  在强化与港澳人才交流合作方面,去年江门也动作频频。除了与港澳高校、社团等签署人才协议11项,侨乡还开展“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实习计划”“港澳青年创业训练营”“粤港澳人才同心行”“百万青年看祖国”等多项活动,促进港澳青年人才与江门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刚刚发布的人才强市“新30条”则进一步提出,接下来江门要发挥侨智资源优势,用好“联络五邑”海(境)外服务工作站和江门“侨梦苑”港澳台侨创新创业基地,支持青年留学归国人员、华侨华人人才(含港澳台)来江门创新创业,全力打造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

  求贤若渴,待贤以礼。这些密集的动作,传递出一个鲜明的信号:今天的侨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条件成就人才。写好“侨文章”,江门未来可期。

  城市温度让人才安居乐业

  城市温度,是人才“择良木而栖”的重要考量因素。由此不难得出结论:人才集聚,贵在有“诚”。要想人才留下来,首先得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

  去年以来,江门奋力打造人才良好生态环境,释放人才干事创业新活力,将敬才、爱才的理念践行到方方面面,其中不乏细微之处——

  全面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定职称评定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贯通工作指引,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发展通道;推动与港澳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互认,创新开展江澳“一试双证”技能评价服务;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建立市、县、镇三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机制,深化“侨才通”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起“市(1)+县(7)+服务点(N)”三级人才驿站服务体系……

  在此基础上,江门市人才强市“新30条”进一步提出,要着力提升人才服务,持续优化人才干事创业环境——

  推进人才工作向市场化发展,引入、培养和扶持人力资源服务业龙头企业,布局建设一批引才工作站,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非经营性组织和个人为江门举荐人才;

  全面构建市县两级分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才安居体系,各县(市、区)统筹一批人才房、人才公寓和青年驿站,强化高层次人才、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安居保障力度;

  统筹推进全市实施侨都“人才卡”服务机制,持续优化提升人才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住房安居等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人才干事创业后顾之忧……

  人因城聚,城以人兴。不难看出,上述举措涉及商务交往、产业创新、教育科研、商业文旅等多个领域,与人才安居乐业的体验感和幸福感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江门对人才的渴求,更展示了一座城市的诚意:这里有追梦圆梦的宽广舞台,还有干事创业的贴心政策,更有安居乐业的怡人环境。

  一个朴素的常识是:对优秀人才来说,工作事业就是感召力,配套服务就是凝聚力,生活品质就是吸引力。当人才的事业得到了很好的支持发展,生活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便有了为这座城市不懈奋斗的充足动力。

  95万人才就是95万种可能。识才、爱才、育才、用才、敬才的春风吹拂这方热土,拥抱“大桥经济”、迈向“万亿城市”,江门人才故事仍在继续书写……


原文链接:https://www.gdzz.gov.cn/rcgz/cxsj/content/post_2035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政务资讯互动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反腐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政府网络举报投诉平台--全国政务资讯互动应用平台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反腐调研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ffdy.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0904号-147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233号

联系电话: 010-57028685 15313344577 监督电话: 1851152689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