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时评 | 到基层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时间:2021-05-28 作者:佚名 来源:中共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到基层进行历练,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实现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农村发展,关键在人。脱贫攻坚路上,驻村第一书记充当着领头雁的角色,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同样离不开他们的支持。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既是对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正确举措,有利于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充分认识扎根基层、驻村“蹲苗”的重要性,深入基层群众中去,学好这节“必修课”,打牢基础,增强本领,展现作为。
到基层历练,要摆正观念,分清“利于谁”。走出城市深入农村,脱离“舒适区”需要勇气,更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明白基层是最大的舞台,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是最佳的途径,不仅对自己的成长有利,对所驻乡村长期发展更有深远意义。党员干部无论在哪里工作,都要有“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精神,把好的工作状态和作风带到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主人公李侠给很多人曾留下深刻印象,因我地下党组织在上海的电台被敌人破坏,亟需有人深入敌占区开展情报工作。面对工作调动,老红军出身的他只有一句话:“只要我的工作对党有利,调我到哪儿我都没意见。”从此远离了亲密的战友和熟悉的战场,踏上一条危机四伏的暗战之路。“只要我的工作对党对人民有利”,清晰的态度、简单的标准折射出共产党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伟大情怀,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初心与使命最朴实无华的表达。
到基层历练,要抱着“小学生”心态,主动下沉。干部是从群众中来的,更要到群众中去。到群众中去,就是去当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勤务员”,自觉向群众学习,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要把到基层历练作为自觉行动,服从组织安排,主动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解放初期,开国将军甘祖昌、红军团长方和明、老红军李开文,都是自愿申请离开京城或省府高位,回乡当农民,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改革开放时期,孔繁森放弃拉萨的优越条件,两次请缨到阿里地区工作。退伍转业的张富清主动申请到了最困难、最偏远的湖北恩施来凤,深藏功名,扎根山区,一干就是一辈子。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扎根太行山区35年,带领10万农民摘掉贫困帽。无数优秀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用实际行动展示了这种“舍小我而利公、行大道而忘我”的精神和胸怀。
到基层历练,要明确目的,了解群众所急所需。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就要了解人民群众需求。艰苦的地方,人民群众有期待,他们需要帮扶。“第一书记”就意味着“第一担当”,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处于与群众接触的最前线,与村民打成一片,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群众缺少什么、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对老百姓的困难有更深刻的体会。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解决老百姓的问题上,才能做得更加到位,让老百姓更加满意。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当前我们正面临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代课题,面临保护生态和加快发展的双重任务,需要全体党员干部将群众需要、组织需要、工作需要、发展需要放在首位,激发理想信念力量,愈是艰苦愈向前,在新时代各项事业建设中、在不同岗位上贡献力量。(尉氏县纪委监委 石顺江)
原文链接:http://www.hnsjct.gov.cn/sitesources/hnsjct/page_pc/gzdt/plzc/articleecb5029a510446ea8a14a24d8e4a4b58.html
上一篇:反腐无禁区 肃贪无例外
下一篇: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最新信息
- 2024-11-25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
- 2024-11-24检察日报:80余万元...
- 2024-11-24全省检察机关荣获6项...
- 2024-11-24庭审观摩提质效,评议...
- 2024-11-24学“真招”!这场培训...
- 2024-11-24检察日报:打官司走不...
- 2024-11-24检护民生|司法救助为...
- 2024-11-24检察日报:“邻里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