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培超:为蚕桑业注入科技动力
时间:2023-12-30 作者:佚名 来源: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研制出喂养小蚕饲料
养蚕一直是一项十分辛苦且繁琐的工作,养殖户每天要多次到桑园采摘新鲜干净的桑叶,再分批次地喂蚕。只有让蚕不分昼夜地吃到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桑叶,它们才能健康长大,吐出高质量的蚕丝。
殷培超察看蚕丝质量
“虽然这样的养蚕方式延续了几千年,但现在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大。”殷培超从事蚕桑产业多年,他对从业人员老龄化的情况感触颇深。据其介绍,目前农村的劳动力大部分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体力难以匹配高强度的养蚕工作,而年轻人更倾向于进城务工。同时,出于防虫治病的需要,现在很多农作物需要大量喷洒农药,如果喂养小蚕的桑叶沾染上农药,就会导致其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较大损失。如果一直采取以新鲜桑叶为饲料的传统养蚕方式,将难以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蚕茧。
因此,对早已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殷培超来说,从来到姚安伊始,他就一直在研制可以喂养小蚕的饲料。“既要让小蚕从出生就喜欢吃,又要让饲料能够适应养蚕的高温高湿环境,易储存且不发霉。为此,我们进行了无数次尝试。”殷培超说,2014年,公司终于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并获得楚雄州科技进步奖。
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和尝试,用豆粕粉、桑叶粉、玉米粉、微量元素等调配的饲料,已实现能将蚕从出生喂养至五龄蚕,也就是蚕上蔟作茧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到了这个阶段,还是要用新鲜桑叶喂蚕,以保证蚕吐丝的稳定性。”殷培超说,相对于平原地区,高原地区养蚕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难度更大,但他有信心在不久后,可以实现小蚕的全龄饲料喂养。
解决养蚕户现实难题
对于公司来说,用饲料养小蚕获得成功不仅是一项技术上的突破,同时也增加了企业与养蚕农户之间的黏性,将企业利益与农户收益牢牢捆绑在了一起,从而实现双赢。
姚安县栋川镇龙岗村村民宋志周,种桑养蚕10多年,通过养蚕卖茧,全家的年收入超过10万元。然而,近年来,小蚕的育种难题,让宋志周十分苦恼。“这几年,育种和养蚕经常会出现死蚕、僵蚕的情况,给我们带来不小的损失,我们一直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宋志周说,后来他听说云南海润茧丝绸有限公司可以为养殖户提供小蚕和饲料,以及全套的供育服务,就主动上门咨询情况。
“以前自己培育蚕种,小蚕的质量参差不齐,现在养殖公司直接提供小蚕,我们的风险小了,收入还提高了。”宋志周说。
从自己培育蚕种,每天采摘新鲜桑叶喂蚕,到直接在公司购买小蚕和饲料,在云南海润茧丝绸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公司引领下,姚安县越来越多像宋志周一样的农户,在养殖方式上完成转变。
“帮助农户转变养殖方式,公司也得到快速发展。”殷培超说,现在的养蚕户多为中老年人,他们接受新技术培训的愿望和接受能力较低,相对于花大力气去培训这些养蚕户如何用新技术来育种,不如由公司来完成这一道较难的工序,直接发放小蚕给农户。
同时,养蚕是一项季节性很强的工作,解决育种和饲料难题,也可以增加农户养蚕的批次。“采用我们推广的养殖模式,姚安从5月初到10月底都可以养蚕,每年养殖的批次可从原来的4批增长到现在的7批。”殷培超说。
农户认可公司发放小蚕的质量,认可在养蚕期间提供的服务,就会优先将蚕茧卖给公司,之后会回购小蚕喂养,从而形成稳定的供销良性循环。目前,云南海润茧丝绸有限公司年消化鲜茧1000吨,年产生丝135吨,工农业综合产值达1.5亿元,并与全县2880户蚕农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公司还在当地招聘固定员工160余人,对促进当地养蚕户增收致富效果明显。
研发出多元化产品
生丝是蚕桑产业最重要的终端产品,云南海润茧丝绸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品牌建设,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公司注册了具有当地民族特色且广泛分布的“马樱花”商标。经过十多年的积淀,“马樱花”牌生丝已成为“云南名牌”产品。公司在取得外贸经营资质后,立足自身生产优势,“马樱花”牌生丝受到国内外客商青睐,并远销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
“生产生丝是一项传统产业,要想提高蚕桑产业附加值,需在产业链上的每一环寻找机会,进军各品类的高端市场。”殷培超说,为了拓宽思路,他给自己定下了“栽桑不一定养蚕、养蚕不一定结茧、结茧不一定缫丝、缫丝不一定制衣”的努力方向,并与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专家一起,不断尝试新产品的研发——
按照环环相扣的养蚕流程,殷培超首先突破了桑叶茶和桑叶粉的研发,主打有机食品的桑叶茶,以及作为一味中药的桑叶粉,在降糖降压、消疮祛斑等方面的功效,已经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按照冬虫夏草的产生原理,科研人员尝试在蚕长大后结茧前,在其体内注射特殊菌种,研发出蚕虫草,这种新产品已被证明具有一定保健效果,正在逐步推向市场。大蚕结茧后,大概分为两个发展方向,并已试验成功,一种是经过挑选细分后出口到韩国,经过提取后作为面膜中的一种成分,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另一种是出口到东南亚地区,作为蚕茧罐头供人食用。缫丝后的蚕丝的应用也十分广泛,细至各类手术用的缝合线,粗到船舶行业使用的缆绳,都能找蚕丝的影子。
“做企业,我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殷培超说,养蚕缫丝的技术企业要步步为营,让更多的农户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一起享受发展红利。同时,要积极拥抱蚕桑产业从经济产业到智慧产业的发展趋势,努力走在科技发展的前沿。
本刊记者 王学勇/文图
原文链接:http://ylxf.1237125.cn/Html/News/2023/10/25/43025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直播带“岗”带来了啥
下一篇:王丽珠:“过桥技艺”天下传
最新信息
- 2024-11-28检察日报:登门问计 ...
- 2024-11-28统筹发展与安全 依法...
- 2024-11-28强管理 促发展 完整...
- 2024-11-28切勿贪“财”与“色”...
- 2024-11-28媒体关注 · 云南日...
- 2024-11-28开班啦!快来get检...
- 2024-11-28北疆检察护民生丨锡林...
- 2024-11-28全面部署新时代刑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