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时评】东方智慧与大国担当
时间:2023-12-04 作者:佚名 来源:上海市监察委员会
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有人强调文明、文化和意识形态差异,甚至试图利用这些差异来制造“身份政治”和意识形态对立。一些西方学者还热衷于鼓吹所谓“权力转移”“大国竞争”“修昔底德陷阱”“新冷战”等。这与强调“天人合一”“和为贵”“和合共生”“立己达人”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哲学理念大相径庭
■王震
当前,全球治理面临一系列复杂挑战,人类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面对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和历史之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扬弃和超越,是一份具有东方智慧和大国担当的答卷。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全球发展倡议提出的“六个坚持”,源于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践,具有四层内涵:“发展优先”是根本,“以人民为中心”“普惠包容”是发展目的,“创新驱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发展的方式,“行动导向”是发展实践性的重要体现。
日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牛津大学贫困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发布《全球多维贫困指数报告》。在该指数覆盖的110个国家中,有11亿人生活在严重的多维贫困中,占总人口的18%以上。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等联合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也显示,2022年全球饥饿人口中位数达7.35亿,比2019年增加了1.22亿人。“民以食为天。”发展仍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全人类的共同需求和普遍价值。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发展的目的是改善民生、缩小南北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多数后发国家来说,既不可能通过殖民掠夺积累财富,也不能走代价高昂的“先污染后治理”旧路。一方面,要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发展、健康发展。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为了一己之私而以邻为壑的做法,不仅会招致大自然报复,最终也会被历史和全人类所唾弃。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发展倡议的要旨,并希望更多国家从中受益。
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
全球安全倡议把人类社会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超越传统的地缘竞争与权力政治逻辑,在追求自身安全的同时也考虑别国安全和共同安全,在强调传统安全时也重视非传统安全,旨在通过共同安全、合作安全与综合安全实现整体安全,化解人类社会面临的安全赤字。
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是基本前提。作为一个遭受过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欺凌的国家,中国既反对其他国家干涉我们内部事务,也不干涉别国内政,充分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
重视各国的合理安全关切是重要基石。任何国家都不应把自身安全建立在别国安全之上,不切实际地追求所谓“绝对安全”。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军事科技突飞猛进的情况下,不仅核战争不能打,哪怕是传统意义上的常规战争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
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
全球文明倡议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强烈的现实指向。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是基本要素,弘扬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与创新是基本要求,推进人文交流和文明对话是基本途径。
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有人强调文明、文化和意识形态差异,甚至试图利用这些差异来制造“身份政治”和意识形态对立。从所谓“文明冲突论”到“文明较量论”“文明危机论”,再到部分西方政客刻意鼓吹的“现代”与“落后”、“民主”与“专制”等非黑即白的二元叙事,莫不如是。
在大国关系领域,一些西方学者还热衷于鼓吹所谓“权力转移”“大国竞争”“修昔底德陷阱”“新冷战”等。这与强调“天人合一”“和为贵”“和合共生”“立己达人”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哲学理念大相径庭。
全球文明倡议提倡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反对将一己价值观强加于他人,主张通过文明间的互鉴、对话和包容超越文明冲突与对立。一方面,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另一方面,要求在尊重世界各国和各民族文化特性的基础上,倡导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从相互关联的角度来看,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与统一性。其中,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和文明交往的条件,尊重文明多样性并承认各国发展权利又为发展和安全提供了前提。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s://www.shjcw.gov.cn//2015jjw/qfsp/content/805064dc-5432-4693-b377-7e2a7b3e03e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4-11-24检察日报:80余万元...
- 2024-11-24全省检察机关荣获6项...
- 2024-11-24庭审观摩提质效,评议...
- 2024-11-24学“真招”!这场培训...
- 2024-11-24检察日报:打官司走不...
- 2024-11-24检护民生|司法救助为...
- 2024-11-24检察日报:“邻里检察...
- 2024-11-24【媒眼看陇检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