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龙湾屯镇焦庄户村传承堡垒精神,建设红色美丽村庄
时间:2023-10-13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党建群网
顺义区龙湾屯镇焦庄户村位于顺义区东北部,村域面积约1万亩,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坐落于此,曾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北京市民俗旅游村、北京市美丽休闲乡村等称号。
筑牢红色堡垒,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
强化领导班子
继承和发扬“人民第一堡垒”精神内涵,发挥第一书记资源优势,推进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改造提升党员活动室,设置党建文化墙和党建图书角。制定《顺义区龙湾屯镇焦庄户村开展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形成“支部带头干、党员主动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努力创建“人民第一堡垒”党建品牌。
建设党员队伍
组建老党员志愿服务队,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参与文明城区创建、人居环境整治、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发挥余热服务群众。优化党员培训模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集中+分散”等方式,举办集体经济专题培训班,实地学习调研红色教育基地,提升村干部的综合能力,大力培养后备干部,锻造坚强战斗堡垒。
树立群众口碑
坚持为人民服务,深入挖掘群众诉求的根源问题,对群众反映的高发、频发、易发以及周期性、季节性问题,提前预判,先手解决,实现“未诉先办”。汛期提前检查排水系统、清理河道杂草、转移危房险户等,强降雨天气抢险队24小时备勤值守;取暖季提前检修取暖设备、走访帮扶对象、宣传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等,随时联系维修人员并紧盯维修进度,用心思、下力气、抓细节,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优化红色治理,激活乡村振兴“红细胞”
完善议事决策
推行共商、共管、共评的“三共”议事程序和“地道夜话”“老槐树下钟声响”议事平台,保证村务活动事前有研究、事中有商议和事后有监督。深化“四议一审两公开”“八步决策法”等民主决策制度,有效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开展楼门院(村组)治理示范点和城乡社区协商议事厅示范点建设,增强村民“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参与意识。
健全群众自治
完善“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组织体系,村民代表组成卫生检查小组,每月定期检查农户环境卫生,给卫生先进户发放生活用品,对卫生后进户督促教育并限期整改,提高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增加人居环境整治、村庄长效管控等内容,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
提升长效管护
建立“党群巡护-网格管护-村委维护”管控体系,维护和提升村容村貌。完善焦庄户村传统村落保护设计方案,保护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及景观建设,做好村庄的整体开发利用。实施地道战景区停车场硬化、村内道路改造、统一规范农家院等项目,引导村民对自住房装修翻新,做到“修旧如旧、风貌统一”,有效提升景观效果和整体接待水平。
壮大红色经济,点燃乡村振兴“强引擎”
保障苹果种植
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产业,改造果园基础设施,安装节水灌溉设备,注册“地道艳阳红”焦庄户苹果品牌,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采取“市场+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确保产量上得来、销路出得去,实现果农户年均产量3万余斤。
发展民俗旅游
以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焦庄户地道战浮雕墙、红色文化一条街、舞彩浅山等景点为载体,发展红色民俗旅游,吃抗战饭、睡大通铺,忆苦思甜,现有32户村民从事民俗旅游服务行业,其中27户为市级民俗旅游接待户。成立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强化政策指导,民俗户年均接待量5000余人次。
创新经营机制
焦庄户村经济合作社、焦庄户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以及社会企业三方联营成立北京焦庄户红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村企联营模式,对焦庄户村小学旧址、机务队等闲置院落、资产进行开发利用,建设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布置红色活动场地,打造地道主题红色沉浸式体验场景,设计“军民鱼水情”红色文化街,同步策划红色旅游营销方案,提升主导产业盈利能力,带动村民创收增收,建设宜居宜业红色美丽村庄。
原文链接:https://www.bjdj.gov.cn/article/300019351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4-02村民反映宁夏回族自治...
- 2025-03-26致中共福建省纪律检查...
- 2025-03-26致中共福安市委周祥祺...
- 2025-03-26致中共福建省委周祖翼...
- 2025-03-26致中共福安市纪律检查...
- 2025-03-26致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
- 2025-03-26致宁德市人民政府党帅...
- 2025-03-26致福建省人民政府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