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媒 译写友谊”——自治区检察院为中蒙法律文化交流添精品
时间:2023-09-17 作者:佚名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自治区检察院立足地域优势,充分履行检察职能,推进中蒙检察机关司法交流合作成果,近日,编译推出中文和西里尔蒙古文双语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协助法》三部法律单行本,以检察之力服务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
下面,让我们一起围观了解一下这三部“新品”吧!
精心编译 用心出品
编译初心是什么?旨在进一步推进中蒙两国检察机关友好交流,拓展国际司法交流渠道,深化法律文化领域合作,持续打造中蒙检察双语法律系列普法书籍,为推进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编译过程是什么样的?据了解,自治区检察院主动作为、开拓视野,历时4个月,经过翻译、初审、复审、终审、校对、核读、通读,在先后咨询国内外专家学者、比较研究两国相关法律术语的基础上,经西里尔蒙古文专家审定,精准完成三部法律2.8万字西里尔蒙古文的翻译任务,为中蒙两国献出深化国际交流、提升司法质效的“检察新品”。
聚焦国际司法 打开一扇窗
为什么选这三部法律呢?检察官作为中蒙检察机关交流合作的主体,相互了解对方国家检察官职责义务,为下一步开展检察业务务实交流、理论研究、教育培训等夯实基础。同时,我国开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法律依据主要有刑事诉讼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引渡法以及有关条约,三部法律与检察业务工作、国际司法前沿紧密相关,是两国司法领域使用频率高、需求量大的首创法律翻译书籍,也是将中国法治制度宣介到域外的创新载体。
有什么积极意义呢?首先,作为双语法律书籍,对于增进相互法律知识及检察制度了解,加强“一带一路”国家法律互学研究,依法依规办理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案件和涉外刑事案件,助力提升涉外案件办理质效,加强涉外法治人才掌握国际规则及进一步探索规范法律名词术语翻译等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其次,互译两国法律书籍为开展全区“沿边口岸检察统一行动”,发挥口岸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重要作用,拓展与俄蒙沿边口岸司法协作,共同维护两国人民利益,推进中蒙边境地区检察机关多领域交流合作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下一步,内蒙古检察机关将持续深化国际司法交流合作,积极开展普法送法活动,让国内外更多人共享法治成果,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筑北疆安全屏障保驾护航。
三法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全文共8章70条,各章依次为总则,检察官的职责、义务和权利,检察官的条件和遴选,检察官的任免,检察官的管理,检察官的考核、奖励和惩戒,检察官的职业保障,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全文共4章55条,各章依次为总则,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请求引渡,向外国请求引渡,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全文共9章70条,各章依次为总则,刑事司法协助请求的提出、接收和处理,送达文书,调查取证,安排证人作证或者协助调查,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没收、返还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物,移管被判刑人,附则。
原文链接:http://www.nm.jcy.gov.cn/xwzx/mjyw/202309/t20230915_594031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4-02村民反映宁夏回族自治...
- 2025-03-26致中共福建省纪律检查...
- 2025-03-26致中共福安市委周祥祺...
- 2025-03-26致中共福建省委周祖翼...
- 2025-03-26致中共福安市纪律检查...
- 2025-03-26致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
- 2025-03-26致宁德市人民政府党帅...
- 2025-03-26致福建省人民政府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