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调研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理论研究

深刻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表述的辩证法意义

时间:2021-03-24 作者:佚名 来源:西藏纪检监察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为《建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中华儿女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勇前行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建议》中有许多重要的论断和要求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其中《建议》第二部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明确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作出的新表述,也就是把原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虽然只是调整了短短的一句话,但是有着重要的内涵要求,尤其是蕴含着丰富的辩证统一思想。深刻理解这一新表述及其辩证统一思想,对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深刻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和“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辩证统一思想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一个重要的范畴和命题提出,出自于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当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战略部署的重要作用,曾明确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和确立,是我们党结合新的历史发展要求,科学总结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重大成果,是生动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又一“大手笔”。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和确立,既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空穴来风”,它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我们党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所提出的重要思想观点,战略步骤,都是基于当下具体的客观实际,都是为了解决当下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都是为了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毛泽东指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邓小平指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唯物主义者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清晰地认识到,当下我们所面临的最大的实际,就是现实的基本国情。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必须从基本国情这个现实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基本国情这个现实的实际。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遵循,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础上,我们同时又要清晰地认识到,客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这个物质世界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同样,社会生活的实践活动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从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也就是要把握好“一切从实际出发”和“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辩证统一。如果只承认要从实际出发,而没有认识到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没有关注到事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发生的变化,显然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准确的。

  实践在变化,认识在深化,理论表述不可能“一劳永逸”,定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人们认识的深化而予以凝练和提升,进而呈现为与时俱进的发展轨迹。因此,从基本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就是既要看到我国基本国情的根本性质没有变化,也要看到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所呈现的基本国情的特征“有所变化”。正是这些“有所变化”,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任务和要求。我们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就是要牢牢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体现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表述,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蕴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和“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辩证统一的深刻思想。

  “我们在每一个时期,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一定要从当前的、现实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出发。”邓小平的这一教诲,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当前,“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们应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运筹帷幄”“谋篇布局”。

  部署战略布局,必须明确战略目标,而要完成大战略目标,又必须确定若干个具体的阶段性目标。概要地说,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努力奋斗15年,也就是在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然后,再努力奋斗15年,也就是在二十一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个阶段性战略目标完成了,必须确定下一个阶段性战略目标,最终完成战略大目标。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完成,标志着我们将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这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2021年,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将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吹响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努力奋斗的进军号。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建议》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第一个“全面”,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和“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辩证统一思想的深刻体现,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十分及时的。

  二、深刻理解“目标导向”和“价值导向”的辩证统一思想

  《建议》有两个十分凸现和醒目的关键词,那就是“十四五”和“二〇三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第一个“全面”作出新表述,与这两个关键词紧密相关,全会所通过的《建议》的主要内容,也都是围绕这两个关键词来展开。值得关注的是,这两个关键词有着明确的时间节点,《建议》就这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分别提出了主要目标任务,同时又折射出鲜明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目标导向”和“价值导向”的辩证统一。因此,我们在五中全会的学习宣传中,不仅要分别把握“十四五”、“二〇三五”这两个时间段的目标要求,而且还要把握这两个时间段目标要求的内在有机联系;我们不仅要把握“十四五”、“二〇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具体的“目标导向”,而且还要把握其重要的“价值导向”。

  (一)准确把握、融会贯通两个关键时间节点的目标任务

  “十四五”规划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的前提条件下,开启两个十五年、即三十年新征程进程中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个五年规划制定得好不好、执行得好不好、能不能如期甚至超额完成,关系到后面十年和二十五年的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重要的历史“交汇期”和“转折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现代化新征程,这就需要在制定“十四五”五年规划的时候,也要相应地制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把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放到十五年的发展中来统筹通盘考虑,而十五年的规划,又是要以五年规划为基础,进一步提出远景目标。需要强调的是,“十四五”的这五年,是努力奋斗十五年实现现代化中的第一个五年,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正因为五年和十五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十九届五中全会除了提出关于“十四五”的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之外,还提出了关于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学习领会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握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表述的第一个“全面”所强调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要把“十四五”和“二〇三五”这两个关键词结合起来,不仅要把握“‘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而且还要把握好“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基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战略目标,《建议》以“六个新”,即:“新成效”“新步伐”“新提高”“新进步”“新水平”“新提升”,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民生福祉,以及国家治理效能等不同维度,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而直面“二〇三五”,《建议》则从九个方面提出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这九个方面,也可以看作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表述的进一步细化。两个目标的“六个新”和九个方面的内容,都需要我们准确把握、融会贯通。

  值得关注的是,十九大报告对“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要求的描述,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逻辑框架来谋划的,也就是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这五个方面来表述的,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则是从九个方面来对“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进行描述的,这是在十九大报告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其内涵和外延更为丰富。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握《建议》关于“十四五”和“二〇三五”的目标任务,我们应明确党中央通过的重要文件、决策建议主要是管大方向、定大战略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这两个目标的描述,采取的是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等编制规划《纲要》时,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量化”目标。

  (二)明确的“目标导向”体现着深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一个“全面”的新表述,提出了“十四五”和“二〇三五”两个历史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目标导向”和“价值导向”辩证统一的思想。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也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十四个坚持”,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其中,第二个坚持,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概要地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充分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无论是在革命、建设、改革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走过百年艰难历程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初心与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职责与担当。

  《建议》提出的“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最后一个方面,秉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方略,强调“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建议》所作的“说明”中,特别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这样表述,在党的全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落脚点就是“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议》关于两个关键词、两个时间节点的目标任务,凝聚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是“目标导向”和“价值导向”的辩证统一。

  三、深刻理解“变”与“不变”、“不变”与“变”的辩证统一思想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作出的新表述,我们既要认识到新表述中的“变”,也要认识到其中“没有变”的要求;既要认识到有些内容的表述“没有变”,也要认识到其中有“变”的内涵。

  (一)深刻理解“新表述”所蕴含的“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思想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表述“变”了,但其地位作用以及协调推进的要求没有变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在开启历史发展新征程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表述有了新的变化,但依然是我们党在新的发展阶段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依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同时,《建议》依然重申和强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协调推进”,并把“四个全面”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协调推进”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十四五”时期是迈入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如何“开好局”“起好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表述“变”了,但“一个目标,三个举措”的逻辑框架以及内在相互关系没有变

  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表述有了新的变化,但“1+3”的逻辑框架,即:一个战略目标,三个战略举措的架构没有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三大战略举措,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都不能缺、一个都不能少。《建议》对战略目标作了新的表述,但这战略目标的实现,依然需要这三个战略举措予以保障。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表述虽然有了新的变化,但其内在的相互关系没有变。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着眼解决我们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弊端,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着眼促进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动力源泉和法治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着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的迫切要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断,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因此,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表述“变”了,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的“整体性”和“层次性”的要求没有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顶层设计”,形成了一个诸多要素相辅相成的系统工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了新的表述,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呈现的“整体性”和“层次性”有机统一的要求没有变。

  《建议》的第三至第十四个大部分,着重阐述了实施“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12条重要举措。在第一、第五、第六等重要举措中,都有着“战略”上的要求。这也就是说,学习领会五中全会精神,除了总体上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外,还应把握一系列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重大战略,其中包括: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全局性的重大战略,以及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推进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新突破,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进而促进举国上下发展整体性推进。

  (二)深刻理解“新表述”所蕴含的“不变”与“变”的辩证统一思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第一个“全面”作出了新的表述,其余三个“全面”则沿用了原先的表述。我们在学习宣传中,要深刻认识到,虽然有关三个重要举措的文字表述没有变,但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这三个重要举措的内涵是有新的要求的。初步概要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军令。

  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和推进改革,必须发挥制度建设的基础性作用,这就是“要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增强以改革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自觉性,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继续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就抓好制度建设、把改革推向深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新征程上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更需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需要以各方面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推动更深层次的改革。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永远在路上。

  (2)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要求

  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也将基本建成。与这一目标相适应,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继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首先是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要在理论上搞清楚、实践中贯彻落实好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其核心要义概括为“十一个坚持”。这“十一个坚持”,既是重大工作部署,又是重大战略思想,必须深入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尤其是在“十四五”时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50年)》。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贯彻落实好《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就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3)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

  《建议》指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进一步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始终坚持“全面”是基础、“严”是关键、“治”是要害。在新发展阶段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就是要推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政治监督,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在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加坚强有力地推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其所蕴含的辩证统一思想,不断增强自身的辩证思维能力,奋力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原文链接:http://www.xzjjw.gov.cn/ll/61143.jhtml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政务资讯互动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反腐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政府网络举报投诉平台--全国政务资讯互动应用平台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反腐调研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ffdy.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0904号-147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233号

联系电话: 010-57028685 15313344577 监督电话: 1851152689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